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原创)
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走向。而在这个主流文化中,传统文化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传统文化的优劣,则对一个国家及国民的行为规则及精神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不能不泾渭分明,不能不加以剥离。
文明社会的建立,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上。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则是一个国家进入真正文明的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及其复杂。中国有着数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每经过一个朝代,就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往往精髓与糟粕并存;而精髓与糟粕有时候站在不同的视野还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很多理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相当一部分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要么给予否定,要么给予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值得肯定的地方,多如牛毛。商周时代有“佳敬德,亡攸违”的说法。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墨子说:“兼爱,非攻。”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对于人生,仲尼逆而著《春秋》,司马迁厄而写《史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那种豁达豪放的胸怀及爱国主义精神,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于个人与社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临长江,诵“长江滚滚东逝水”,顿生一种英雄豪情。登高山,读“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顿生一种蓬勃大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又是何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
对于值得否定的地方,也是汗牛充栋,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传统文化相当多的一部分走向了人性的反面。“三从四德”的“三从”,“三纲五常”的“三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毁之”;“枪打出头鸟”;等等,尤其对女性的歧视,“惟妇人与小人难养也”。女人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依附于男人。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一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实行弱民、愚民政策;以强民击强民,国弱民强;以弱民击强民,国强民弱。
禁止经商,禁止科学普及,使人民必须依附于土地生存。对于发明创造,不提倡,不推广,不在民间普遍应用。
“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性的反面推向极致。
那么,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呢?
我们首先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从中西方的视角重新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
资本主义文明的主要特点是解放人性,注重科学和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封建社会文明的主要特点是抑制人性,注重思想禁锢和强化愚民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人的生命、自由、尊严普遍漠视。但中国文化对亲情的重视,对生活的挑战,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还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自己的长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头悬梁锥刺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是西方文化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我们要从社会总是向前进的认知上去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总是进步着的,传统文化在当时也许是精华;但在现在就可能是糟粕。在当时有些文化也许不提倡,但在今天就非常重要。只有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去审视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才会寻找出传统文化的优劣。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最后,无论中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思想自由。文化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会快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一统,讲究单一。即便是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将之糅合,最终三者如同一出。修则道,入则儒,出则佛,成为一个社会整体思想。在尊重自由、民主、科学、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才会涤荡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体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基础之上,有着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重大缺陷。认识、学习并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课题。它关乎着中国在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的思想走向,关乎着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未来。甚至,它关乎着现代化中国的长久命运。